文|羊駝媽媽(本文原創,版權歸作者所有)
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,對孩子品格方面的教育也提上了日程。為了讓他未來有能力獨當一面,從小進行「堅強教育」很有必要。各位家長為了孩子能學會堅強開始各顯神通,殊不知自己對「堅強教育」已經有了誤解。
上周末帶兒子悠悠去閨蜜家玩,剛坐下沒多久,閨蜜就向我炫耀說:「我家女兒剛學會了一個舞蹈,給你展示一下吧?」接著就把認真玩積木的女兒拽過來跳舞,看的出來孩子並不是很願意,可還是跳了。孩子跳舞時沒注意,踩到了地上的水漬,撲騰一下摔倒了磕了頭,哇的哭出了聲。
我看到閨蜜下意識的想去扶,可又把手收了回來,也順便攔住了我。「從小就該教育孩子堅強,讓她自己起來。」閨蜜小聲說道。「寶貝自己爬起來」閨蜜面帶微笑的鼓勵著,可並不起作用,孩子一邊哭一邊喊著「媽媽疼,媽媽……」閨蜜似乎鐵了心,依然無動於衷,我於心不忍把孩子扶了起來。
其實在《全腦教養法》這本書里,已經告訴了家長應該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,同時也應嚴格規範孩子的行為。 孩子不想跳舞家長不要逼迫,他摔倒了很痛需要的是家長的安慰,這時依然古板進行「堅強教育」就是在傷害孩子。
過度的「堅強教育」實則是一種傷害。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:「挫折對於孩子來講未必是件壞事,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。」父母進行堅強教育沒有錯,錯在方法上。
1.過度的堅強教育,導致孩子感受不到關愛。
每種教育方法都應該以愛為前提,堅強教育也別忘了加入愛。當孩子很難過急需家長安慰時,如果只是像案例中那樣不痛不癢的鼓勵,根本沒有教育效果。孩子反而會厭惡這種鼓勵,覺得父母是因為不夠愛自己,所以才選擇忽視。
2.鼓勵並不是袖手旁觀。
鼓勵讓孩子有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,能夠獲得自信使之進步更快。這是種有效的教育方法,使用得當對成長有益。但是口頭鼓勵需要分情況,在孩子身心需要父母的安慰時,就應及時給與幫助。沒有實質作用的鼓勵不能幫助孩子,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義,容易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。
3.堅強教育止於口,使孩子更懦弱。
「孩子要堅強」「不許哭」,家長不許孩子宣洩情緒,使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。遇事自己解決不了家長也不幫忙,他就想退縮。孩子不懂父母口中「堅強」一詞的意思 ,口頭教育不如用行動教會孩子堅強。遇到困難和孩子一起解決,鼓勵他教會他處理問題的方法,這才是教會孩子堅強的正解。
如今育兒知識滿天飛,「不許孩子哭」「摔倒了也不要抱」被當做育兒真理。其實運用堅強教育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,學會「共情」讓教育更貼合實際。
「共情」對教育有何意義? 共情是指:能理解他人的感受,有同理心、同感等。它是由羅傑斯提出來的概念,在教育中的作用很關鍵。
大多數家長對「堅強教育」存在誤解,這是因為沒有學會「共情」。不懂孩子驚嚇後的感受,自然就不能及時安慰孩子。教育觀念混淆後,就不能把握教育的重點。家長對孩子共情更多的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 ,懂得隨時變通教育方法。適時使用共情,教育效果會更好。
美國著名的育兒專家及童書作家茱莉亞·庫克(Julia Cook)曾說:「要想教好一個孩子,就得進入孩子的世界,學會用他的視角理解生活。」教育孩子應該先從理解孩子開始,讓他知道自己是被愛被共情的,使教育效果更好。
親戚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,有次學校組織冬令營每個孩子需要交900塊錢。這個價格確實有些高,班裡的孩子都報名了只有自家孩子沒報。親戚能感受到孩子很失落,放學就沒和自己說話。他不想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差,就咬了咬牙給老師打電話報了.
家長理解孩子的感受,才能讓他學會體諒家長的苦心。高情商的教育方法無非就是理解孩子,家長覺得一次冬令營不去沒什麼,可孩子內心卻非常在意。呵護孩子和堅強教育並不衝突,學會運用共情教育更容易被接受。
生活中,如何運用「共情」讓孩子更懂你的良苦用心?首先,堅強教育不等於必須經歷挫折,必要時給與安慰。家長在教育中容易把堅強教育理解成讓孩子經歷挫折,確實應該給孩子鍛煉的機會,但並不是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,讓他一直受挫。另外,當他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問題非常需要家長的幫助時,也應伸出援助之手,及時安慰他。
其次,給孩子寬容和理解,堅強教育不是沒有人情味。每個孩子都應該有犯錯的機會,通過錯誤能讓孩子吸取經驗,下次做的更好。但是在成長過程中,孩子的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強,所以家長應該制度讓他們鍛煉,不要把過於困難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。如果孩子的能力確實達不到,一定要和他一起去解決。否則只會讓孩子應力挫敗感,越來越自卑內心變得更脆弱。
最後,給與孩子鼓勵,摒棄不痛不癢的激勵。生活中孩子有進步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,這有利於樹立自信心,使孩子面對困難更有信心去克服。不過,要講究正確的鼓勵方法,不要採用過於單一的語言,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孩子的進步進行評價。例如,孩子掃地比上次有進步,媽媽可以說:「寶貝,這次掃的真乾淨。」而不是「你真棒」「真厲害」, 過於籠統的誇獎讓孩子不知道自己具體哪裡做的好,說太多也容易造成孩子的聽覺疲勞,鼓勵也就失去了意義。
羊駝媽媽寄語:來自精神層面的教育是值得提倡的,學會合理運用共情,找對教育方法能夠事半功倍。家長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育方法,直接照搬其他孩子的教育方法可能並不實用。
你在平時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堅強?有好的教育方法嗎?歡迎分享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,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,有關孩子心理、教育、性格等方面的困擾,都能為您答疑解惑,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賬號,我們共同學習育兒知識,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,讓寶寶們可以健康成長。
在生活中,如何運用「共情」,才能讓孩子懂你的良苦用心?
文|羊駝媽媽(本文原創,版權歸作者所有)
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,對孩子品格方面的教育也提上了日程。為了讓他未來有能力獨當一面,從小進行「堅強教育」很有必要。各位家長為了孩子能學會堅強開始各顯神通,殊不知自己對「堅強教育」已經有了誤解。
上周末帶兒子悠悠去閨蜜家玩,剛坐下沒多久,閨蜜就向我炫耀說:「我家女兒剛學會了一個舞蹈,給你展示一下吧?」接著就把認真玩積木的女兒拽過來跳舞,看的出來孩子並不是很願意,可還是跳了。孩子跳舞時沒注意,踩到了地上的水漬,撲騰一下摔倒了磕了頭,哇的哭出了聲。
我看到閨蜜下意識的想去扶,可又把手收了回來,也順便攔住了我。「從小就該教育孩子堅強,讓她自己起來。」閨蜜小聲說道。「寶貝自己爬起來」閨蜜面帶微笑的鼓勵著,可並不起作用,孩子一邊哭一邊喊著「媽媽疼,媽媽……」閨蜜似乎鐵了心,依然無動於衷,我於心不忍把孩子扶了起來。
其實在《全腦教養法》這本書里,已經告訴了家長應該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,同時也應嚴格規範孩子的行為。 孩子不想跳舞家長不要逼迫,他摔倒了很痛需要的是家長的安慰,這時依然古板進行「堅強教育」就是在傷害孩子。
過度的「堅強教育」實則是一種傷害。
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:「挫折對於孩子來講未必是件壞事,關鍵在於他對待挫折的態度。」父母進行堅強教育沒有錯,錯在方法上。
1.過度的堅強教育,導致孩子感受不到關愛。
每種教育方法都應該以愛為前提,堅強教育也別忘了加入愛。當孩子很難過急需家長安慰時,如果只是像案例中那樣不痛不癢的鼓勵,根本沒有教育效果。孩子反而會厭惡這種鼓勵,覺得父母是因為不夠愛自己,所以才選擇忽視。
2.鼓勵並不是袖手旁觀。
鼓勵讓孩子有信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,能夠獲得自信使之進步更快。這是種有效的教育方法,使用得當對成長有益。但是口頭鼓勵需要分情況,在孩子身心需要父母的安慰時,就應及時給與幫助。沒有實質作用的鼓勵不能幫助孩子,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義,容易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。
3.堅強教育止於口,使孩子更懦弱。
「孩子要堅強」「不許哭」,家長不許孩子宣洩情緒,使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。遇事自己解決不了家長也不幫忙,他就想退縮。孩子不懂父母口中「堅強」一詞的意思 ,口頭教育不如用行動教會孩子堅強。遇到困難和孩子一起解決,鼓勵他教會他處理問題的方法,這才是教會孩子堅強的正解。
如今育兒知識滿天飛,「不許孩子哭」「摔倒了也不要抱」被當做育兒真理。其實運用堅強教育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,學會「共情」讓教育更貼合實際。
「共情」對教育有何意義?
共情是指:能理解他人的感受,有同理心、同感等。它是由羅傑斯提出來的概念,在教育中的作用很關鍵。
大多數家長對「堅強教育」存在誤解,這是因為沒有學會「共情」。不懂孩子驚嚇後的感受,自然就不能及時安慰孩子。教育觀念混淆後,就不能把握教育的重點。家長對孩子共情更多的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 ,懂得隨時變通教育方法。適時使用共情,教育效果會更好。
美國著名的育兒專家及童書作家茱莉亞·庫克(Julia Cook)曾說:「要想教好一個孩子,就得進入孩子的世界,學會用他的視角理解生活。」教育孩子應該先從理解孩子開始,讓他知道自己是被愛被共情的,使教育效果更好。
親戚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,有次學校組織冬令營每個孩子需要交900塊錢。這個價格確實有些高,班裡的孩子都報名了只有自家孩子沒報。親戚能感受到孩子很失落,放學就沒和自己說話。他不想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差,就咬了咬牙給老師打電話報了.
家長理解孩子的感受,才能讓他學會體諒家長的苦心。高情商的教育方法無非就是理解孩子,家長覺得一次冬令營不去沒什麼,可孩子內心卻非常在意。呵護孩子和堅強教育並不衝突,學會運用共情教育更容易被接受。
生活中,如何運用「共情」讓孩子更懂你的良苦用心?
首先,堅強教育不等於必須經歷挫折,必要時給與安慰。家長在教育中容易把堅強教育理解成讓孩子經歷挫折,確實應該給孩子鍛煉的機會,但並不是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,讓他一直受挫。另外,當他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問題非常需要家長的幫助時,也應伸出援助之手,及時安慰他。
其次,給孩子寬容和理解,堅強教育不是沒有人情味。每個孩子都應該有犯錯的機會,通過錯誤能讓孩子吸取經驗,下次做的更好。但是在成長過程中,孩子的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強,所以家長應該制度讓他們鍛煉,不要把過於困難的問題交給孩子解決。如果孩子的能力確實達不到,一定要和他一起去解決。否則只會讓孩子應力挫敗感,越來越自卑內心變得更脆弱。
最後,給與孩子鼓勵,摒棄不痛不癢的激勵。生活中孩子有進步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,這有利於樹立自信心,使孩子面對困難更有信心去克服。不過,要講究正確的鼓勵方法,不要採用過於單一的語言,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孩子的進步進行評價。例如,孩子掃地比上次有進步,媽媽可以說:「寶貝,這次掃的真乾淨。」而不是「你真棒」「真厲害」, 過於籠統的誇獎讓孩子不知道自己具體哪裡做的好,說太多也容易造成孩子的聽覺疲勞,鼓勵也就失去了意義。
羊駝媽媽寄語:
來自精神層面的教育是值得提倡的,學會合理運用共情,找對教育方法能夠事半功倍。家長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育方法,直接照搬其他孩子的教育方法可能並不實用。
你在平時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堅強?有好的教育方法嗎?歡迎分享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,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,有關孩子心理、教育、性格等方面的困擾,都能為您答疑解惑,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賬號,我們共同學習育兒知識,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,讓寶寶們可以健康成長。